大规模裁员后,科技工作者是否迎来新时代?

互联网巨头的变迁:从精英到进化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曾经是高薪和“精英”人才的代名词,但现在似乎正在发生转变。随着裁员和减薪变得越来越普遍,围绕这些科技巨头的叙事也在发生变化。

去年,我亲眼目睹了这一趋势的发展。一位好友差点加入美团,但最终因薪酬待遇远低于预期而退出。腾讯、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等许多其他类似公司也在经历这种转变。虽然他们的团队曾经高度集中于投资银行、咨询或创业背景,但这种叙事正在发生变化。

一位曾就职于某顶级科技公司并具有金融背景的内部人士对此做出了完美的总结:“我的公司根本没有钱再留住这些昂贵的人才了。”

这并不是说精英人才将完全从互联网行业消失。毕竟,加入大型科技公司对许多高成就者来说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选择。然而,这些公司内部的“精英主义”无疑将有所减弱。随着公司优先考虑成本效率,奢侈福利和豪华办公室的时代可能正在消逝。

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大量使用行话的交流方式(“大厂黑话”)的减少,甚至会导致更加实用、更少造作的工作环境(“土鳖气息”)的复苏。

但必须记住的是,互联网行业永远不会回到过去的“低调”。它的规模和对社会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一个对比:

虽然互联网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是投行/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高端跨国公司等都吸引了大量追求职业成功的高学历白领,但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 金融机构、高端跨国公司:属于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员工数量有限,业务演进较慢。
  • 互联网巨头:开放、动态、快速发展的环境以及更庞大的员工队伍。

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些行业与“旧钱”和“新钱”进行粗略的比较。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类似于前几代人的既有财富,而互联网巨头则体现了新形式繁荣的活力和创业精神。

在此背景下,即便面临增长放缓和裁员风险,互联网行业的员工仍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适应性。这并不一定是“内卷化”——在预定的界限内不懈追求成功。相反,它反映了一种探索不同道路、定义自己未来的真诚愿望。这些巨头的许多前员工都是积极拒绝内卷化的先驱者。

科技工作者中经常听到的自嘲式幽默(“有厂味儿”、“陷入了大厂的虚荣陷阱”)证明了他们的开放性和务实性。他们对职业成就的关注并不像金融或跨国公司那样根深蒂固,他们对未来的态度仍然非常灵活。

即使是那些表达了“躺平”愿望的人,也常常散发出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活力和生机。也许这只是我有限的视角,但这种充满希望的感觉——这种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动力——正是互联网行业如此吸引人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继续鼓励年轻人考虑在这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发展事业,无论他们目前是否有工作。

返回博客

发表评论